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顾顺章之死(顾顺章咋死的?)

顾顺章之死(顾顺章咋死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顾顺章咋死的?
  • 2、名人中死于装逼的有哪些,他们都是如何把自己给作死的?
  • 3、如何理解《悬崖》里任警官的死?
  • 4、历史上一些正直的忠臣良将不善终,为什么呢?
  • 5、顾顺章女儿最后结局?
  • 6、电视剧《潜伏》中,顾顺章得到了什么教训?
  • 正文

    1、顾顺章咋死的?

    1935年6月,顾顺章被秘密处死于苏州监狱,死况甚惨,年约31岁。据知情者透露,因顾顺章在特务中名气甚大,传说其不仅精通化装术、魔术,而且会催眠术,甚至“土遁术”。

    为此,临刑前特务给顾穿了“琵琶骨”,以镇其邪术,防其逃跑(负责执行枪决的特务名叫吕瑞京,与林金生是熟人,行刑情况是他后来亲口告诉林的)。顾顺章死时年约31岁。

    2、名人中死于装逼的有哪些,他们都是如何把自己给作死的?

    著名叛徒顾顺章绝对是装逼作死的典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通过装逼把自己作死的。

    从小工头到“打狗队”负责人,生活作风逐渐腐化

    顾顺章原本是烟草公司的一个小工头,参加工人运动,加入共产党。1926年,根据组织安排,他与陈赓一起到苏联学习情报技术,化妆易容、魔术杂耍,样样精通,据说还会缩骨功。1927年回国,领导上海第三次工人运动并担任总指挥,逐渐成为党内的风云人物。

    周恩来组建中央特科时,能力出众的顾顺章担任三科科长,也就是负责惩处叛徒的“红队”(“打狗队”)的负责人,直接受周恩来领导。这个时期,顾顺章表现出色,对叛徒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逐渐高升的顾顺章,思想境界没有逐渐升华,反而开始腐化。他常常以工作需要为借口,进行合法的吃喝嫖赌。他的行为在当年引起了热议,陈赓就曾断言这货一定会叛变。

    对自己的易容术过于自信,闹市表演魔术挣外快,被中统逮捕

    顾顺章的易容术在党内是出了名的,他对此也非常自信甚至自负,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他送张国焘到武汉,本来已经完成任务可以返程了。但是他手痒了,化妆到赌场过过瘾,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盘缠都不够了,他自作聪明,干了一件差点改变共产党命运的龌龊事:闹市表演魔术挣外快。武汉的街头,随时也是有特务在盯着的。这些特务中,有一个叫尤崇新的,是顾顺章曾经的手下,叛变到中统,他认出了顾顺章,顾顺章就这样把自己给送进了中统。

    游走在中统和军统之间,还妄想创建“新共产党”,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惨死狱中

    很不幸,陈赓言中了,根本不需要什么手段,顾顺章就叛变了。为了体现他自己的身价,当晚他供出了中共在上海的20多个秘密据点。

    为了与国民党讨价还价,顾顺章声称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情报,要求面见蒋介石。武汉的特务头子蔡猛坚立刻发报到南京。我们知道,正是这封电报,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因为最先收到电报的是打入中统的钱壮飞。

    顾顺章叛变后,因为屡屡“建功”,自信心又开始膨胀起来。他一面听命于中统老大徐恩增,一面又暗自与戴笠来往。中统和军统本来就是明争暗斗的状态,这样一来,两边都对顾顺章要留一手。久而久之,顾顺章不能提供新的情报了,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不受待见的他又搞出个新花样,勾结一个叫蒋云的要创建“新共产党”。等蒋云把章程、纲领、发展规划等等写好交给他时,他又怕走漏风声,先把蒋云给干掉了。这种过河拆桥的事,让他的亲信也是保镖林金生头皮发麻,如履薄冰。

    1934年的一天,林金生弄丢了一封顾顺章要他送的信,当让如实向顾顺章承认错误的时候,顾顺章一言不发,充满猜疑。胆战心惊的林金生为了保命,就向徐恩曾高发了顾顺章要创建“新共产党”的事。

    不久顾顺章被捕,次年在监狱被秘密处死,结束了他“装逼”的一生。

    3、如何理解《悬崖》里任警官的死?

    任警官,全名任长春。他作为周乙的助手、最后被周乙设计由顾秋妍执行消灭。消灭他的原因是:他认出女地下党员孙悦剑是周乙的“表姐”,后孙悦剑被捕,如果任警官向上级汇报周乙和孙悦剑之间有联系,那么周乙必然暴露。为解决后患,周乙选择除掉他。

    要理解任警官的死,先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1.家境一般 聪明优秀 工作认真负责

    任警官第一次到特务科报到,周乙说你就是那个警校高材生。提起不抽烟,他解释说家里买不起,但买不起烟不代表赤贫。他表示父母是农民,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这说明家境一般,但不太差,要不别说勒紧,就是勒折裤腰带也供不起。周乙回忆起第一次与他见面,表示看出他很聪明。实际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是任警官坚持搜查孙悦剑,使得她当时差点暴露,还是周乙出面解围,可见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

    2.本性善良 思想简单

    在第一次枪毙犯人后,任警官陷入痛苦,周乙安慰他要学会遗忘从而原谅自己。但哪怕在特务科这种地方浸染了六年之后,任警官在跟周乙聊心里话的时候还是认为自己干的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他本性善良,有基本的善恶观。周乙第一次面试他的时候,问他有没有信仰。他说没想过,当警察就为了让家里不受欺负。周乙表示他通过了,可见他简单的思想是周乙能接受的,周乙怕想法多的,思想复杂的。

    3.对周乙信任、崇拜 把周乙当大哥

    周乙对他的恩惠以及温润的人格,使得任警官在警察厅只信任周乙。这也是周乙最后能对他消灭成功的原因。

    那么周乙除掉这样的一个任警官到底对不对呢?

    1.任警官被消灭的结局不冤

    剧集一开始就演出了任警官枪毙犯人的片段,他手上是有血的。之后的六年,用任警官自己的话说,干得是伤天害理的事。从这方面来讲,这个结局对他来说是不冤枉的。

    这也是剧集仁慈的地方。

    2.就事件本身而言他是无辜的

    但就孙悦剑被捕,周乙担心自己暴露这件事本身来说。任警官是一点主观恶意也没有的,他之前向周乙报告见到了“表姐”孙悦剑也是一番好意。而且孙悦剑的被捕,一直到周乙担心的恶果。他可以说毫不知情,他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周乙的事情。

    3.他本性善良,有争取的可能

    决定杀任警官的时候,顾秋妍提出他跟别人不一样,可否争取。周乙回答是有50% 的可能,但这时候冒险就是幼稚,必须除掉。这个决策过程是非常无情的,甚至有人因为此决策逻辑说周乙不是好人。

    4.消灭他违背了人情

    任警官对周乙的感情是很深的,跟他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他把周乙当大哥,把自己珍贵的日本刀送给周乙,周乙收下的时候他露出开心的笑容。周乙让他为自己办事,他表示能为周乙办私事是他的荣幸。对于一个这样对自己的人,采取暗杀的方式除掉他,我觉得确实是对周乙内心的一种极大煎熬。

    总结

    周乙信奉的是“留下的就是最好的”的原则。出于这个原则,他除掉任警官当然是对的。但是这件事无疑也使周乙在内心深深的谴责自己,甚至到了让他需要自我麻醉的地步。在他俩的最后一次对话中,周乙说了一句话:这都是命吧。其实他内心知道这样不对,但又必须做。只能把“命”搬出来,希望自己能解脱痛苦,原谅自己。还有一句,他说:我对自己的前途也很迷茫。是啊,做了这样的事,他还是那个原来的自己吗?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还存在吗?这个问题可能真是说不清的,《悬崖》这部剧优秀之处在于把主角所遇到的困境大胆的还原,实际周乙这个角色面对的矛盾还不止于此,最后的牺牲可能对他真的是一种解脱吧。

    4、历史上一些正直的忠臣良将不善终,为什么呢?

    有一句叫“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是对好人不幸去世的惋惜感慨,其实,好人也有长寿的,坏人也有短命的。

    姜子牙长寿,再造唐朝的军人楷模郭子仪也长寿,只不过有的好人,忠臣良将办事认识,坚持原则,在国家有难时愿意为国捐躯。而有的贪生怕死之人在国难当头投降叛变,屈膝投降。像诸葛亮、岳飞、于谦、夏完淳等都属于好人,而秦桧、洪承畴、顾顺章之流都属于坏人。

    好人忠臣良将千古流芳,坏人奸臣祸国殃民之人遗臭万年。

    5、顾顺章女儿最后结局?

    叛徒顾顺章的女儿名叫顾利群,她出生于1927年,也是顾顺章唯一留下的女儿。顾顺章去世后,其女顾利群就一直跟着顾顺章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继母张萍生活。为了不引人注意,顾利群便把名字改为了张利群。后来顾利群和军统的一个电信技师祝仁波走到一起。

    祝仁波在抗日时期也是小有成绩的人,人品各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却在全国解放后因为出身的关系而遭遇牢狱之灾,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也不能否认他是军统出身这一事实。幸好他早预测到自己有这一天,为了不让妻子遭到连坐,他早就和顾利群提出了离婚。而当有人询问顾利群的出身时,顾利群也一律回答自己是个孤儿,因为这些种种原因,顾利群才没有在运动中受罪,顺利躲过了运动。

    后来顾利群定居在上海,因为父亲和丈夫的关系,她一直保持低调的生活,在2018年以91岁的高龄去世。无论顾顺章做过什么,其实都是不能怪罪到顾利群身上的,父债子还这个词语本身就是有逻辑错误的,可惜当时的人们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对顾利群始终戴着有色眼镜,这让顾利群生活非常坎坷。

    6、电视剧《潜伏》中,顾顺章得到了什么教训?

    顾顺章的叛变,远远超出特工人员叛变的定义范畴,由此引发的后果,即便是以带来长期后遗症的地震来定义,尚不为过。

    中央特科领导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事件本身符合常态,情报部门的人被捕后如果不“叛变”,那么类似潘汉年以及电视剧《伪装者》里的角色,至少会死100次。

    但是顾顺章叛变后竟然被蒋介石杀掉,这种结果就不符合常态了,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因为顾顺章是危险性极高的特工(顾是精于易容与缩骨术的著名江湖人士),国民党认为无法驾驭。

    顾叛变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由于顾顺章向国民党公布中央要员在上海的住址,使中央从此在上海无法立足,只能转移到苏区。按照共产国际对其支部的指示精神,如果不是出现顾顺章事件,上海的中央与苏区的水浒武装,也许不会合为一体。

    顾顺章叛变的间接后果,在于中央对顾顺章家属的处理。周带领中央特科的特工,将其家属不分老幼,一律杀掉。这种处理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叛变会被国民党杀掉,判变会被共产党杀掉,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先后顺序不同。因此,一旦被捕,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让国民党认为自己愿意悔罪脱党以换取宽大处理,同时又要让组织相信自己是被无罪释放。

    这种貌似完美的办法,到了延安整风式的各种内部运动时就出问题了,审查者认为凡是从国统区平安过来的同志,肯定有问题,被审查者对自己做过的事心知肚明,不能明说,但是也无法辩解,无数真真假假的冤案就由此产生。

    顾顺章的叛变,被认为是“我党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变。”一个特工人员的叛变,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在中外情报特工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无形中也造成在革命的年代,“顾顺章式”的恐惧症从此贯穿始终。

    各苏区在革命队伍内部,普遍开展残酷的大面积“肃反”,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顾顺章事件的影响。这种肃反的逻辑是:“某同志也许不会是顾顺章式叛徒,但万一是呢?”、“某同志应该不是顾顺章式叛徒,但是要怎么才能证明不是呢?”、“某同志应该是顾顺章式叛徒,又有谁能证明他不是呢?”

    以这种逻辑开展“肃反”,后果可想而知。按照这种“肃反”方式,长征前的苏区,同志如果没有在肃反中牺牲,就可能在国民政府的围剿中牺牲,长征摆脱了围剿,也摆脱了肃反,至于张国焘在长征途中,仍然继续鄂豫皖苏区时的肃反,毕竟属于少数。

    顾顺章的危险与危害在于:“他知道的太多了。”这是共产国际的情报系统以及共产国际训练的情报系统(在远东的革命里是同一组织)的特点与优点,情报系统永远在不为人知的暗处,非情报系统永远在明处。

    远东革命的情报系统发生叛变这种事情,说明的是:“情报特工人员的江湖习气仍然较重,专业水准还有待提高。”按照情报特工人员的工作性质,本来就是开展“渗透”工作(革命话语体系称为“打入敌人内部”),不存在完全单一身份的特工,多重特工根本就没有“叛变”这种说法。

    情报特工队伍在经过长期卓绝的革命斗争后,涌现出大批“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人员。对比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与物质匮乏的后方,情报特工人员流连于大城市各种交际场合,外表无限风光。但是革命者如果没有付出某种代价,就必须付出另一种代价。

    当情报特工系统运作成熟的时候,类似潘汉年、关露这种级别的特工,他们做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才清楚,比如单线联系的领导(比如周恩来或康生)或最高领袖,甚至这部分人也不一定完全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最后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知道的太多了,但是又没有人能证明他们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