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儿童婚纱(农村孩子结婚下帖怎么写?)

儿童婚纱(农村孩子结婚下帖怎么写?)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农村孩子结婚下帖怎么写?
  • 2、儿童摄影和婚纱摄影哪个更有前途?
  • 3、十年前同事儿子结婚我随200元,十年后我儿子结婚他随返200元,我该生气吗?
  • 4、小孩结婚要买房,作为父母是帮其付全款好还是付首付好呢?
  • 5、父母该不该拿钱给自己的孩子结婚?
  • 6、作为儿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儿子的婚礼上怎么打扮好?
  • 7、想储存几箱白酒,等儿子结婚时用,朋友推荐梦之蓝,大家觉得怎么样?
  • 8、孩子不结婚,你会怎么做?
  • 9、20多年没联系的同学孩子结婚,没去人家还不高兴,怎么办?
  • 10、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或者20年后孩子结婚用,什么白酒好?
  • 正文

    1、农村孩子结婚下帖怎么写?

    农村孩子结婚下帖怎么写,这是农村人既高兴又重视的事。请帖以前写的很讲究,现在大多较简单,买来的请帖填一下就行了。

    一、请庚帖

    这种情况大都是旧社会的农村才有的。因为那时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很多事情并不是很了解,男女双方的真实年龄都不知道。

    古人又相信迷信,相信什么孤辰、寡宿、望门鳏、望门寡、妨妻、妨夫、妨媒、红纱、黄纱、不利月等等许多稀奇古怪的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男方在结婚之前,为了选择适合二人嫁娶的黄道吉日,就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出生年月,为了表示敬重,不是口头去问,还请教书先生写一询问女方年庚的帖子,这帖子叫请庚贴。正文是这样写的:

    某府尊初盟姻台某某先生阁下

    幸承

    不弃寒门缔结姻亲已际亲迎而鸾庚未获为择吉之需伏祈下颁不胜翘盼

    敬上

    初盟姻弟某某偕室某此仝拜

    写好后用一个类似现代信封的红袋包好,在外面写上请庚字样。并附上男方自己的出生年月,作为今年对男女所选日子的审核材料。

    庚谱(男八字)

    光前

    乾造赋于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某时端生大吉

    裕后

    相攸生某某某敬书

    某年农历某月某日

    写好之后,再择吉日送给女方家。

    二、回庚贴

    女方家收到男方家的请庚帖后,也不是随便那么说一说就行了,也做得相当重视。先写好回帖:

    某府尊初盟姻台某某先生阁下

    谨遵

    台召来柬请庚已悉将小女庚谱呈送高门

    肃此复上

    初盟姻弟某某某偕室某氏鞠躬

    女八字(庚贴)

    光前

    坤造赋于某年古历某月某日某时端生大吉

    裕后

    闺房女某某某敬书

    某年古历某月某日。

    写好后放在特制庚帖盒里,再用红布包起来交给男方家。

    三、报帖

    男方家婚嫁的日子选好后,要报告女方,征得女方家的认可同意,不是打个电话讲一下就行了,也要慎重的写一个报帖,向女方家报告所选定的日子:

    .

    大德望某府尊姻台某某先生 启

    预 报 佳 期

    荷蒙

    尊姻台不弃寒门愿结朱陈之好喜订秦晋之盟不胜铭感现逢盛世佳时宜占鸾凤之期

    二0某某年农历某月某日令媛与小子二人嫁娶大吉光先期向贵府预告敬期以喜纳

    姻弟某某某偕室端肃裣衽仝拜

    缔美好姻缘

    创幸福生活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四、辞帖

    一般情况下,男方选定的日子,女方都是会同意的。但有时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在所选的日子被别事阻挡,无法成嫁,女方就会写一个要求改日子的贴子给男方,重新选日。

    某府初盟尊姻台某某先生

    敬易吉日

    示星期本当从命但小女因留学未归所选某日之期殊难遵就伏希

    宽定异日

    肃此复闻

    初盟姻弟某某鞠躬

    遇上这样的特殊情况,男方只好将婚期延后,另择吉日了。

    五、请媒帖

    到了正式婚娶的时候,以前的人最不能忘的人就是媒人,因为婚姻的成功都是媒人的功劳,不象现在自由恋爱。

    媒人的请帖是这样写的:

    大月老某府某某先生阁下(启)

    #谨选某年某月某日酉辰刻为某子某某完婚洁樽恭迓

    先期驾临 名肃正幅

    *正

    *姻教弟某某偕室某氏端肃裣祍仝拜

    *红丝系出两英贤

    冰斧伐成伉俪缘。

    *鸳鸯聚庆柯人引

    龙凤和鸣掌判言。

    *忆昔沟流红叶拾,

    如今璧合赤绳牵。

    *感谢骞修增福泽

    多蒙月老好心田

    *百年佳偶同心结

    万里鹏程比翼飞

    *两姓好合凭红叶,

    一路幸福到白头

    写好后,#做一幅叠,其它每段*文字叠成1幅,共8幅,用一个类似信封的红纸袋装起来,在袋面上另用一红签写上:

    大月老某府尊姻台某某先生 启

    六、一般请帖

    现在是信息时代,是高速时代,市面印刷的请帖很多,只要填写就行了,没有必要象古人那样去裁红纸写了。注意一点的是年轻的平辈亲戚尊称先生、女士就行了、年尊、长辈的亲戚尊称老先生、老夫人,自己称愚晚就行了。

    其实,我认为这请帖又费钱,又费时间,拿到手后许多人看都不一定看就扔了。现在手机电话、微信非常方便、快捷,亲戚相互理解,不写也罢,即使写,也无须过份的讲究。

    2、儿童摄影和婚纱摄影哪个更有前途?

    不管是儿童摄影,还是婚纱摄影,都是生意。既然是生意,它的前途会跟更多商业因素有关。比如商业宣传、选址、竞争等等。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儿童摄影和婚纱摄影,两者相差不多。我更倾向儿童摄影。

    儿童摄影相对来说,竞争会小一点,但随着手机拍摄功能的进步,尤其经济压力逐渐增大的前提下,会有相当大一部分顾客会选择自己拍摄。这一点婚纱摄影又不得不拍,而且两个人的事,决定下来往往套系都很贵。

    所以最终选择哪个方向,更多应该从商业的角度来分析。或者两个在一起经营也可以。可能会降低一部分费用也保不齐。

    另外,在开店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先了解已有竞争对手的各个方面,包括他们的经营能力、资金实力、价位、服务、拍摄景地、摄影师水平等。有绝对优势才行。现在生意不好做,投资要谨慎。

    3、十年前同事儿子结婚我随200元,十年后我儿子结婚他随返200元,我该生气吗?

    这事我也遇到过,之前早辍学的同学订婚,打电话让去喝喜酒,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手头没多少,就给了1000,其他同学有给500的,也有600的,最少的300,大家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说着祝福的话感觉挺开心的。到了我订婚的时候,同学来我家,因为距离远,我提前订了酒店,收礼金时,基本也都是五六百。我们这边家里有喜事,就找一个熟人专门记账,到时谁家有事,根据账本再还回去。订婚宴过去后,记账的叔跟我说,别人给的都是几千,而我那几个同学就几百块,还不够我给他们订的酒店费用还有他们回家的路费。我当时也确实一愣,不过想想他们早就辍学打工了,生活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离我家这么远还来参加我的订婚宴确实难得。他们是根据自己的能力给我礼金的,要是想占便宜的话,直接找个借口就不来了。

    之后我们还聚过几次,一个哥们喝了酒说,你订婚时,我给的钱不多,这几年没挣着钱,又得养家,确实对不住……我哈哈一笑说,谁叫咱是哥们儿呢,钱没多没少,有心就够了。以后有事说一声,别不好意思,大家互相帮衬着点。我离开时,没想到同学早准备好了他老家的特产让我给家人带回去,说实话当时心里真是挺感动的。

    像这样的朋友,他没钱我都愿意跟他来往,不过也有一个朋友因为礼金我们不怎么常联系了,我们两家条件差不多,他结婚在前,有事我都给他礼金了,我有事他就支支吾吾,后来还是其他同学看不惯他,撺掇他给我礼金,我当时给了他600,他回了我200,每次吃饭也不会买单,我心里确实已经对他没好印象了。

    所以,礼金这事,除了祝福,也算是一种帮衬吧,人品好的,不管有钱没钱,我们都要珍惜,遇到爱占小便宜的呢,也别计较了,人这一辈子什么事遇不上啊,算了,呵呵一笑就过去了。

    4、小孩结婚要买房,作为父母是帮其付全款好还是付首付好呢?

    我认为那要看父母的经济能力,如果资金足够富有的话,当然是付全款的好,如果是做经商的人家,就还是付首好。

    现在政策好,婚前的财产房产都是自己的,再不用害怕别人会用离婚的名义来分割财产。

    5、父母该不该拿钱给自己的孩子结婚?

    不该,可现在哪家不是这么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50.60后,从小吃苦受罪,没少挨打挨骂,小小年纪要帮爹妈干现在孩子难以相信的苦累活,长大后结婚是自已的事,有了孩子自已带,两口子一月60多元的工资还要孝敬爹妈一部分。

    那时候的爹妈真是爹妈,儿女真是儿女;公婆(岳父母)真是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是真正的儿媳(女婿)。稍有不敬之词,老人会骂上门去或上单位找领导告你去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想答:按道理结婚是儿女自已的事,比如我结婚老爹赏了70元,还问我要了一条烟、两斤糖。至于房子是单位分,结婚的其他费用你自已拿。

    可虽不该,总不能看着自已的儿女一辈子落单吧?何况现在房子这么贵,酒席价这么高,聘礼又这么高昂,怎么办?只好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穷其所有,把“不该”的事“甘愿”做下去了。否则谁还有什么高招呢?

    不该的事多了去了,何止这一件?孩子该自已看,可爹妈有几个带孩子的?饭菜该自已做着吃,可有几家不是在玩手机,由两个老同志进厨房的?……

    6、作为儿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儿子的婚礼上怎么打扮好?

    得体一些,衣服不需要太华丽,穿着人精神,干净就好了!

    个人建议不要穿纯黑色(爸爸装可以黑色西装,别色衬衣),不要穿纯白色,爸爸看自己平时穿衣风格了,挑件合身精神的就ok了,妈妈装可以带点大红色,也不要一身纯大红(看到很多妈妈是纯大红的,也不是说完全不行,但是纯大红应该是新娘用的,妈妈想添喜庆,可以带大红色的衣服,尽量不要纯大红了)。

    再结合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我妈参加我的婚礼,穿的是纯黑色的羽绒服,里面也是黑色毛衣,当时那个期间她本人有些外在的事情弄得心情不是很好,所以赶在外地参加我的婚礼时候没怎么精心准备(平时我妈其实很注重穿的,那是个非常时期),后来搞笑的事,她自己也意识到要上台参加仪式,穿得有点太随意了,于是临时要跟我奶奶换衣服(奶奶穿的水红色羽绒服,我姑姑买的,蛮年轻的款),但是我妈妈胖,塞了半天穿不进,作罢!这就是个穿衣上比较随意的例子了,我爸穿的咖色风衣款的大衣,我觉得还蛮得体的!

    第二次是我弟弟结婚的时候,我妈可是精心准备了,穿了个貂,提着LV(我妈平时有点爱面子),我是觉得有点夸张了,但是她当婆婆的,愿意这样,我做女儿的也不多说啥了,也理解她的心情,这样一来她完全把亲家母的穿着比下去了。

    好多人说现在努力保持身材,创造财富啥的为了将来把亲家比下去,哈哈,玩笑话了,自己穿着符合身份,得体大方就好了,其实我倒是觉得跟亲家差不多的更好,这样来宾们一看多和谐啊,人家都会说“看啊,真的是一家人啊,多配啊”,非要谁把谁比下去干啥呢,图一时之快,也没什么实际的好!儿女幸福,家庭和乐才是最重要的嘛~

    7、想储存几箱白酒,等儿子结婚时用,朋友推荐梦之蓝,大家觉得怎么样?

    梦之蓝没有自己的酒厂,他有牌子然后找的酒厂合作贴的他的标。所以不建议梦之蓝,五粮液,剑南春可以。

    8、孩子不结婚,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的孩子不结婚,我也不会崔他结婚,还是顺其自然好。与其找个不爱的人将就,还不如等到有缘的人,就算他一辈子不结婚,只要他有独立能力,一个人走完人生也无所谓,我一直是他坚强的后循。

    9、20多年没联系的同学孩子结婚,没去人家还不高兴,怎么办?

    谢谢提问,对于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如果20年前你们玩得很好很好,这20多年没联系是因为大家都不在一个地方,互相找不到,也联系不了,这一下子突然间发现了,然后联系上了,这样子他家孩子结婚,不请都要去。

    也假如这20多年,你们在同一个城市,而且大家都互相知道对方的情况,因为不想联系而不联系,后面他家小孩结婚了再来请你,这样子就是他不厚道了,随着自己的心意走,想去就去,不想去也就那样子,这样子的同学,随他的意,他爱高兴不高兴,何必又在意那一些?反正这么多年都没联系了,继续不联系,还是一样的过日子,别人的小心结,小纠纠都一边去好了。

    10、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或者20年后孩子结婚用,什么白酒好?

    作为一个白酒爱好者,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存酒,首先选择50度以上的高度纯粮食酒,自己喝可选择面更广一些,如果孩子结婚场合用,建议首选目前市面上各大知名品牌最畅销的大单品。

    我们按照品牌来简单选一下:

    茅台,谁都知道茅台好,但是贵啊,而且买不到1499的平价茅台,高端的除了飞天,没什么选择,次高端可以选择旗下的赖茅传承蓝/遵义1935/贵州大曲等,价格都在300-600之间,中低端的选择茅台王子酒普王/金王150-200;

    五粮液,高端的52度普五,目前市场价大约1000元,浓香的标杆产品,知名度高,酒质没得说;五粮液旗下没有像样的此高端产品,剩下可选择的就少了,五粮春和五粮特曲可以考虑一下,价格200左右;

    泸州老窖,国窖1573的53度,市场价950左右,高端三剑客中的后来者,酒质也是经受过考验的,此外泸州老窖特曲作为当家产品,产品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今年涨价后,市场价现在330左右,性价比有所下降;

    洋河,梦之蓝的3/6/9的高度版本,价格分别400/600/1000+,短时间饮用的话,江苏人更喜欢它的低度版,更加柔和顺畅;海之蓝的53度,150元左右,尽管口碑一般,但个人认为酒质不错,口碑很多是被海之蓝假酒带下去的;双沟珍宝坊君坊130左右,口碑不错;口粮酒青瓷和蓝瓷适合自饮,不适合婚宴;

    除此之外,其他值得推荐的有:青花郎1000元/普郎200,剑南春水晶剑400元,舍得的品味舍得400;

    酱香味的白酒,存放时间更长,风味也佳;浓香型的其实不太适合存放到20年,10年左右的风味最佳,20年味道过于寡淡了;清香型的没有推荐,不太适合储藏20年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