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3岁女童(四川3岁女童遭继母虐打致死案开庭。庭上有证言“孩子做梦都在叫:别打我”,孩子生母不要民事赔偿希望重判凶手,你怎么看?)

3岁女童(四川3岁女童遭继母虐打致死案开庭。庭上有证言“孩子做梦都在叫:别打我”,孩子生母不要民事赔偿希望重判凶手,你怎么看?)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四川3岁女童遭继母虐打致死案开庭。庭上有证言“孩子做梦都在叫:别打我”,孩子生母不要民事赔偿希望重判凶手,你怎么看?
  • 2、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3岁女童,为何医生检查完就果断报警?
  • 3、三岁的女孩,该怎么教育?
  • 4、三岁宝宝应不应该上幼儿园?
  • 5、3岁孩子边吃饭边玩怎么治?
  • 6、3岁女童雕塑园内落水触电,3大人营救造成2死2伤,怎么回事?
  • 7、三岁孩子怎么教育,每天日常怎么安排?
  • 8、如何纠正三岁小孩的性格?
  • 9、三岁孩子不能融入幼儿园生活怎么办?
  • 10、3岁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老人说到幼儿园就自然会自己吃了,是真的吗?
  • 正文

    1、四川3岁女童遭继母虐打致死案开庭。庭上有证言“孩子做梦都在叫:别打我”,孩子生母不要民事赔偿希望重判凶手,你怎么看?

    各位网友好,我是孩子的生母,很感谢您们对这件事的关注。

    作为孩子的亲生妈妈,我本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应该站出来为孩子讨一个公道,即使有着千般难。站出来我也曾经害怕,但这么几个月的等待,每天都活在对娃娃的自责中,我害怕最后等待到的结果不能让娃娃泉下有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我的文化不高,但我所写却是我现在内心的真情实感。一定要为娃娃讨一个公道。前几天的庭审,我所有的亲人都很气愤,也不能接受。

    媒体报道的案件的情况、还有我微头条的发声都详细讲过了,不在细说了。总结来是,2018年5月,我和丈夫离婚,小女儿判给前夫,大女儿判给我。很快,孩子的生父与廖某组建了家庭。今年4月29日,小女儿死亡,是被廖某虐待致死的。这三年,我见孩子是少,因为我被前夫拉黑,每次见孩子,也都被很快接回,不让久待。

    孩子死亡后,生父和后妈没有任何说法。为了找到孩子死因,我第二天我请求做了尸检。2020年4月29日,CT报告,身体多处骨折,颅脑损伤。5月27日,彭州市公安局以涉嫌虐待罪将继母廖某执行逮捕。7月9日,孩子的尸检报告鉴定意见结果: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致急性中枢神经障碍。全身多发性机械性损伤,前额部、鼻部损伤,鼻骨粉碎性骨折,顶枕部遭受强大钝性暴力颅骨严重整体形变崩裂。

    2020年12月4日,此案开庭。等待已久的亲人认为盼到了头,历时7个多月,终于可以将恶毒之人绳之以法了。庭审中,检察官阐述了事情经过,证据证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被告认罪认罚,从轻处理。2.事情的经过,继母廖某承认拧娃娃一次,用衣架打娃娃两次。鼻子是自己摔的。3.廖某12岁左右的孩子讲述多次打孩子,生父说多次打孩子。4.4月28日晚因孩子把大便拉到裤子里,拖拽孩子,孩子摔下去把头摔了。5.廖某与孩子生父的聊天记录,多么不喜欢孩子,把孩子弄走,要疯了等等。6.幼儿园某老师证词:娃娃睡午觉都在喊:别打我。孩子身上有伤。(其他的太多,没有手机,纸笔被没收,记不下来。)

    审判长问了廖某当天的情况,廖某说,之前娃娃挺乖,后来慢慢的常把大便拉到裤子里,就拧就打。当天不好好吃饭,就抱起孩子来,摔了。问:为什么没带去医院?廖某说没看到有外伤就没去。问:骨折是很痛的,孩子当时反应?廖某说孩子没有说还是怎么的,就是想去睡觉。后来凌晨一点多去叫孩子,就叫不醒。然后通知在外拉货的生父回来,送医院,已经死亡。

    虐待孩子是事实。微信聊天说把孩子弄走,要疯了,变本加厉的打,不及时就医,这不是故意吗?过失致人死亡没有吗?我的力量很小,平平淡淡的老百姓,有年迈多病父母,幼小的女儿,看着他们,我不知道要是自己的身体有一天支撑不下去……他们该怎么办,我不敢想下去!当天的庭审,我所有的亲人都很气愤,也不能接受。庭审结束,亲戚们吼:简直没有天理了。

    请求社保有志之士,关注虐童案的爱心人士,帮帮我,帮帮我这个无力的母亲,我将不胜感激。至少,让你在天堂忘却人间的不公,安安心心过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2、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3岁女童,为何医生检查完就果断报警?

    儿童医院接诊3岁女童,检查后果断报警,这充分说明:专业的就是专业的,人们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事情原委

    今年2月27日,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因为头部受伤而引起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三岁女童,在询问家属情况时,得到一个让人吃惊的情况:孩子是被欺负我举起摔到地上,致使头部着地。

    另外医生在给孩子检查过程中,还发现孩子身上有不少不同程度的旧伤,然后判断孩子可能经常被家暴,于是选择了报警。

    后经警方调查,孩子父亲的确存在暴力行为,后以故意伤害罪被逮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就是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大概可以分析出起因,一般人肯定不行。

    孩子受伤,一般人也不会想到会是亲生父亲所为,虽然虐待儿童事件也存在,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毕竟少之又少。

    医院通过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出孩子并非是因为意外受伤,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保护儿童权益意识很高

    如果说检查病情,分析病因是医院的职责所在,那么选择报警就是一种意识了,保护儿童权益的意识。

    虽然医生的职责不包含这些,不报警也不会受到谴责,可儿童医院选择了报警处理,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任何一种行为都源自一种意识,正是保护儿童权益意识的提高,才使得孩子受伤的真凶得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儿童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维护

    孩子父亲受到了应受的判罚,可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

    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然而法律只是一个框架,只是在具体事实发生时才能起到作用。

    更关键的还得靠社会大众一起来监督,只有人们一起努力,才会使不法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就像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做法,就可以使孩子避免或减少继续遭受伤害,值得赞扬和宣传。

    3、三岁的女孩,该怎么教育?

    谢谢邀请!对三岁女孩早期教育和男孩基本一样,都要正确教育。 1,要让孩子讲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2,教育该子不要揉眼、抠鼻子、掏耳朵、随地吐痰: 3,衣服脏了及时换洗,培养孩子爱整洁;4,让孩子养成作息习惯,吃饭、睡觉、起床有规律: 5,让孩子玩过玩具自己收拾好,在什么地方拿还放回原处; 6,要养成思考习惯,对孩子进行智能训练: 7,训练孩子专注能力,不可三心二意; 8,鼓励孩子定点学习,内容适合孩子并且有趣: 9,让孩子爱惜书、喜欢书,养成阅读习惯: 10,要培养孩子勤动脑,独立思考; 11,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文明、爱惜东西、遵守秩序; 12,要让孩子从小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附:教育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要注意男孩和女孩的一些事项。

    4、三岁宝宝应不应该上幼儿园?

    现在的幼儿园有公办和民办两种,民办幼儿园一般设置有小班、中班、大班、大大班,其中大大班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班。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6岁半-7岁的宝宝可以升级上小学。所以按照这个年龄倒着推算,理论上,宝宝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

    实际上呢,宝宝3岁上幼儿园也是最合适的。理由是:3岁的宝宝身体免疫力有所增强、宝宝的独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经显现、宝宝的智力例如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已达一定的水平。

    不过宝宝3岁可以上幼儿园,并不等于把人往幼儿园一送了事。刚开始送宝宝上学时,要注意分离的时间与方式。不要一开始就全天地离开宝宝,最好能半天半天地送,下午半天把他接回来,循序渐经,让宝宝逐步适应新的生活;与宝宝告别的时候不要躲着离开,或突然消失,这样宝宝会感到被抛弃与害怕,应该告诉宝宝:“妈妈要走了,到下午就一定准时来接宝宝。现在宝宝来跟妈妈说再见好吗?”告别时也要避免流露出家长依依不舍的情绪,影响宝宝。

    其次,3岁的宝宝年龄还是太小,最好能把宝宝送到条件与师资力量较好的幼儿园,小班化教育配上专业的师资,这样老师可以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对待每一个宝宝,宝宝也不至于因为离开父母而突然受到冷落,产生心理落差,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既然你已经决定送宝宝入托,那就应该给宝宝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相信宝宝最终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朋友,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3岁孩子边吃饭边玩怎么治?

    3岁孩子边吃饭边玩怎么治?

    3岁的孩子边吃饭边玩确实是个不好的习惯。如果不是疫情影响,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可以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都是集体生活,边吃边玩老师也监督不到,这样就很容易挨饿。

    吃不饱不仅会影响孩子发育,更会延长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时间。所以3岁的孩子咱们必须抓紧时间,让他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

    我女儿从小瘦弱,为了让她有营养好好吃饭,我也花费了不少心思,下面给你具体讲讲我的一些有效经验:

    1,多做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搞些小花样小造型,吸引孩子注意力。

    有的孩子挑食不愿意好好吃饭,不要勉强孩子,更不要追着喂饭,多花心思在饭菜上面,孩子对吃的感兴趣了,自然就好好吃饭了。为了孩子多吃饭,建议在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而且3岁孩子脾胃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多吃零食容易让孩子积食脾虚。当然,如果是严重的脾胃虚弱造成的厌食,最好还是找医生调理一下。

    2,给孩子设置固定的吃饭位子。

    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说:“宝宝,以后这个椅子就是你吃饭的地方哦,不吃完是不可以离开的哦。”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忘记,我们可以每次吃饭都给他留同样的位子。要不了几次,他就能知道那个位子是他的。然后,所有人都吃完饭才离开自己的位子。如果宝贝中途离开,一定要求他要和大家一样,吃完才可以离开。

    3,吃饭时间不看电视、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家长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吃饭前,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吃饭时间到啦!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放下手上的事情。

    吃饭就只能做吃这件事。电视关掉,手机、平板全部不上饭桌。有的孩子会哭闹,讲道理是不管用的。3岁的孩子是听不进道理的,但是他们能通过大人的表情和动作,来分辨自己做这件事情大人是不赞同的还是鼓励的。

    在孩子闹腾之前,先表扬:“唉呀,宝宝今天吃饭前都不要手机,真是太棒了,宝宝知道吃饭要专心吃,妈妈也很高兴,妈妈要向宝贝学习。”

    这里就 要求我们必须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我们教育孩子专心吃饭,自己却边吃饭边刷视频看小说。这样孩子是不会信服的。

    3,给孩子临督任务 吃饭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坐好了,可以给宝贝分派任务,先吃完的就可以检查谁吃的最慢,谁表现不好。不好好吃饭就不给零食吃。

    比如,我老公吃饭看手机,我女儿就会批评我老公:“爸爸吃饭又看手机,就不能好好吃饭吗?你看我都不看手机。我吃饭多认真。”我老公如果不听继续边吃边看,女儿就会向我投诉了:“妈妈,爸爸又边吃边看手机。”我会跟女儿同一战线批评老公,并且及时的表扬女儿。跟女儿说:“千万别向爸爸学习,吃饭看手机是不对的,会消化不良。”女儿会很认真点头:“嗯,我肯定不跟爸爸学”。

    说了这么多,重点是要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用有技巧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千万不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去打骂孩子,会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进而影响食欲,时间长了还会造成孩子脾胃不和。

    养儿容易育儿难,我是茉莉,用真实经验回答问题,希望我能帮到你。

    6、3岁女童雕塑园内落水触电,3大人营救造成2死2伤,怎么回事?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玩耍,当家长的一定要看好孩子,小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但对危险缺乏基本的判断,当家长的尽量不要让小孩子去触碰危险的东西,更不能去水边。7月17日晚上,山东吕梁市柳林县清河文化雕塑园发生了一起触电事故,导致一名3岁儿童和一名27岁女子死亡,两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经过了解,事发于柳林县清河文化雕塑园西段青龙古渡模型处,当天晚上9点多,一名3岁的小孩到船模型中玩耍,不慎落水,3名大人赶紧营救,操作不慎,结果均触电。当晚9点44分,全部落水人员被救出,周边游客拨打了110和120,落水人员被送往柳林县人民医院抢救,3岁女童和27岁女子抢救无效死亡,女童的父母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随后柳林县应急局通报了这起触电事故,通报中死者、伤者身份被披露出来。目前,事故原因,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孩子没了,还搭上一名年轻女子的性命,实在让人惋惜。毫无疑问,清河文化雕塑园作为管理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应要承担主要责任。赔偿又怎么样,逝者已逝,再多的钱也无法活过来。

    不少网友质疑,水里漏电,为何漏电保护没有跳闸?即便是普通家里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发生触电危险,会自动跳闸。一个开放的喷泉,存在各种危险,管理方竟然没有漏电保护,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将四周拦起来,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这起事故也给家长提了个醒,不带好孩子,代价很沉重。同样要提醒一些供人娱乐休闲的场所,务必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生命高于一切。

    7、三岁孩子怎么教育,每天日常怎么安排?

    我是一位宝妈,希望能和宝妈们一起分享育儿经验。

    首先,三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对所有事物都好奇的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基本上都定型了,所以才有那么一句俗语叫“三岁看到老”,这话说的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像我的孩子,现在十岁了,在性格这个方面基本上就和三四岁时一样,勤快,乐观,积极向上,而且非常会疼人。那么在孩子这个年龄段该如何培养他优良的品质呢?我依个人经验有以下建议:

    第一,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用温柔的语言,对答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问题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

    第二,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感受美好事物,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培养孩子智力发育,亲子之间多做互动游戏,这样有助于孩子智力开发哦!

    第四,尽量不能太溺爱孩子,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父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孩子提出多余的条件应该让他自己去争取。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固定做一件事(例如画一幅画或听童话故事),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勤奋、坚持等优秀的品质,只有一个具备良好习惯的人,未来的人生即使不出色,但一定不会差。

    第六,让孩子学会分享。现在有些孩子在这个方面就做的不够好,在外面,不仅不分享,还学会与人抢东西;在家里,自己的东西,父母不许碰,只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才给父母。大家觉得这样的孩子,还会有美好的未来吗?所以,父母和孩子平时相处过程中,应该多和孩子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培养孩子爱的习惯,在他吃东西时,第一个想到要分享的人就是你。

    第七,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不能总给孩子最好的。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如城市里的孩子多去乡下体验生活,乡下的孩子多与父母一起参加劳动,这样做有助于让孩子尽早明白生活的不易,形成节俭、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祝愿所有的宝宝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8、如何纠正三岁小孩的性格?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木莲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感谢邀请。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这时候脾气大,长大后的性格也会十分不好。但是,这时期其实只是孩子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只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找对方法,孩子一样能健康积极地长大。

    孩子可能进入了“叛逆期”

    家长在这个时期常常头疼,因为“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也就是说“糟糕的两岁,可怕的三岁”。这个形容十分形象,不要担心只有你家孩子这样,宝妈们一交流,发现这时候的孩子都“不大可爱”。这是因为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叛逆期”啦!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且性格会更加敏感,缺乏安全感。以前家长只要哄两句就好,可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不能被糊弄了,家长的敷衍已经不再有效。此时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

    孩子的正常需求被忽视

    如果孩子偶尔通过哭闹的方式,来索取物品,那也算是合理的,可是每次都是这样,那就很不正常了。

    家长要注意回顾反思一些往日的生活细节,是不是当孩子提出正当要求的时候,家长只是单纯地予以忽视?如果孩子用正常方式与大人进行沟通,但是结果却没有得到大人的重视,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走上偏激的道路,因为这样的方法才行之有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打骂使事情变得更糟

    提问中提到“打也试过”,说明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曾用过肢体方面的惩处。但是近些年来,对孩子不施暴的教育方式才是主流。

    很多家长在进行这种惩罚之后,发现孩子还是“记吃不记打”,打了之后还会忘,甚至继续再犯。因为往往在父母进行打骂的时候,都是在气头上,这时候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撒气行为,根本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也不明白这种惩罚的前因后果。

    大人打孩子,希望孩子记住这种痛,下次不再犯。殊不知,当孩子对惩罚的原因一无所知的时候,这种打带来的只不过是应激反应。家长一抬手,孩子吓得一哆嗦。最后留下的不是教育成果,而是心理阴影。而打骂也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情况更糟糕。

    孩子曾经尝过这种甜头

    我认为,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常情况下,孩子一闹,家长怕丢面子,或是为了尽快安抚孩子,就会马上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事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目的已经达到,甜头也已经尝到。那很有可能下次还会做出这种行为,甚至变本加厉。

    家长要谨记,教育的原则是不能更改的,是始终如一的。不能因为外部条件变化了,教育也变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不能马上就哄,然后开始妥协。家长要进行冷处理,先任由孩子发泄,当你不在乎他的举动时,他就会发现,原来父母不吃这套,不受他的威胁。

    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这种“紧张”不是说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好,而是说隐隐地存在竞争家长注意力的情况。大宝原来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享受着全家人的关怀。但是年纪更小的二宝,占据了大人的更多视线。大宝心里会有落差,可能就会变本加厉,用这种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

    家长一定要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让大宝有被冷落的感觉。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木莲妈妈,每天为您推荐实用安全的育儿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三岁孩子不能融入幼儿园生活怎么办?

    感谢你的邀请,看了你的问题,你很焦虑,我能理解你!

    孩子3岁上幼儿园,这个年龄正合适,上了5天,没有哭我觉得这对一个从没有上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已经很好了。

    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哭得撕心裂肺,让人心疼,你家宝贝起码没有哭。

    你看到他没有跟其他小朋友玩,感觉不合群,这个不要着急,你不焦虑和不着急很关键,一定不能让孩子察觉到你的焦虑。

    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都有自我保护心理,有戒备心理很正常,这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很正常。

    你千万不要每天问他:你怎么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呀?你怎么不吃饭呀?更不能吵他,而是要更多地关心和鼓励。

    如每天发现孩子一个闪光点表扬他,你每天接到他说:

    如:你今天独立上幼儿园一天,我宝贝真能干,挑战成功!赞一个!

    第2天你发现他自己玩玩具时很专注,接到他时表扬,

    这样每天发现一个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孩子会有成就感!会很开心的,而不是被你的焦虑,质问而感染,本身上幼儿园对他来说就很不开心了,你还觉得他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他更加恐惧上幼儿园的。

    只要孩子语言、动作、心智发育正常,孩子刚开始不融于集体、不愿意吃饭都可以理解为正常。

    放学后或者周末可以邀约班上一个孩子,你陪着他们一起玩,玩个几天,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有一个熟悉的小伙伴,慢慢地扩展开来就适应集体了。

    10、3岁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老人说到幼儿园就自然会自己吃了,是真的吗?

    这句话是真的,我外孙女二岁半去幼儿园,也是穿衣,吃饭等都不会,是老师手把手教会的,真的很感谢这些有爱心的幼儿教师,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