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什么是月相(什么是月相?)

什么是月相(什么是月相?)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什么是月相?
  • 2、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
  • 3、什么是月相钟表?
  • 4、古代文学里残月、上弦月指什么时候的月?月相变化中其他叫法还有哪些?
  • 5、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月相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 6、手表月相是什么意思?
  • 正文

    1、什么是月相?

    在星空中,月亮每天都会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随着它的不断移动,其形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中国的古诗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所说的圆缺就是“月相变化”,即是指在地球上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了明暗之分,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则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当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着的一面是背对着地球的。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了月球,即为农历初一,人们称为“新月”。新月过后,由于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不断运行,其亮区也会逐渐转向地球,于是在地球上的人们就可看到一弯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之后,月球逐渐远离了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时,月球的半个亮区便会对着地球,这时我们便可以看到半个月亮,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2、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所以,想了解月相看农历,想了解季节变化看公历,因为两者分别是根据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制定的,各有优缺点:

    (1)地球潮汐变化主要受月球引力影响,对古代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来说,农历非常重要;

    (2)地球四季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对古代内陆的农耕社会来说,公历非常重要;

    我国的农历兼顾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称为阴阳历,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基于公历制定的,缺点就是内容复杂,不方便记忆;不过现在都有了智能手机和天气预报,对天气和季节的掌握更准确了。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3、什么是月相钟表?

    把月亮圆缺的变化现实在钟表表盘上的钟表,被称为“月相钟表”。

    传统月相的钟表,在表盘上开一个特殊形状的窗口,窗口内有一个月亮形状的图案,窗口内月亮形状的变化与实际天空中月亮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实际意义和美学兼而有之,相得益彰。现实中,具月相功能的钟表,是现实钟表档次的重要标志之一。

    月相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在日历功能的同时,附加一个月相盘。日历轮每天过一个齿轮,日历字符变换一天,月相齿轮每天也过一个齿,月相就变换一天。

    4、古代文学里残月、上弦月指什么时候的月?月相变化中其他叫法还有哪些?

    谢邀。因地球、日和月三者位置关系,月有"阴晴圆缺",更替周期29.53天,即一个朔望月。

    古人对各月相的雅称:朔/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 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

    朔月丨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我们只能看到月球背面(无光,其实看不见月亮),这时称“朔月”。朔月一般看不到的。

    新月丨新月和朔月基本同概念。“朔月一般看不到”,但,当朔月开始露出月光时,称“新月”。

    娥眉月丨大概初三、四,月的明亮部分渐多,成镰刀状,即所谓“月如钩”、“月如眉”,称“娥眉月”。峨眉月和太阳同升落(当然白天看不见),日落西山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见西方娥眉月。

    上弦月丨大概初七、八,月渐向半圆,月亏为东半部。请看小编名字,此时称“上弦月”。中午上弦月出;傍晚上弦月现天空正南;夜半月落西方。故,欣赏上弦月,请趁上半夜哦。

    盈凸丨每月十一、十二,月超半圆,月缺部在东,称“凸月”。按上弦月后推,午后凸月出,随时间西行,天亮前月落西山。

    满月丨这个最熟悉,每月十五、十六,月圆人团圆,千里小婵娟儿。满月又称“望月”。

    亏凸丨然后和上半程相反,所谓“……盈亏盈亏……”的轨迹。月圆后到每月二十二左右,月亮开始从西半部亏缺,这时月为大半圆形,称“亏凸”。

    下弦月丨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东半边从半圆形开始亏成弯月状,称“下弦月”。和上弦月完全相反,子夜时东升,天亮时悬于正南,正午月落西山。故,若赏下弦月,辛苦点,下半夜。

    残月丨和娥眉月类似但方向相反,每月二十四前后到月末的月亮,称为“残月”。猜测,古人认为“始”为“元”,那么“末”或为“残”,故,虽然和娥媚月一样美,却落得“残月”之名。

    ……朔/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

    ~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朔……

    月相就如此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一个月。

    5、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月相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月相变化的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月相成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扩展资料月相变化与日月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区别:月相变化是地球人看月球时,太阳照射在月球反射的的光,因地球人看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圆缺变化不同;而月食是地球公转到太阳月亮中间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而看不见月光。月相十五、六为满月,正在这个时候有机会地球公转到太阳与月球中间,造成月食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产生日食,只有初一与十五前后才有机会产生日食。

    6、手表月相是什么意思?

    通过表上的月相盘可以掌握月球阴晴圆缺的变化,深受涉猎广泛之人士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