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视频(蝙蝠平时都吃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蝙蝠平时都吃什么?
蝙蝠种类很多,它们喜欢白天休息,夜间利用超声波寻找昆虫,蝙蝠视力不好,但它的叛断能力要比我们的超声波仪器还准,它能够在夜里知道对方的位置,那些在暗中的昆虫是跑不掉的。
蝙蝠吃昆虫,花粉,小果食,都可以做为它们的食物。
2、澳大利亚遭到大量蝙蝠入侵,这会对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影响?
据报道,由于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一直在持续蔓延,造成几十万只蝙蝠入侵城市,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那么,这么多数量的蝙蝠,能够对全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提到这个问题,估计题主是考虑到蝙蝠的身体上携带着大量病毒,当它们与当地人群接触的机会增多,会不会造成病毒的爆发,进而影响到其它地区的人类,我想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首先,这么多的蝙蝠本来就是生存于当地城市边缘的森林地带,山地森林里有适合蝙蝠生存的洞穴、岩石裂缝以及一些矿井等,当森林大火蔓延以后,蝙蝠的生存环境和其它以森林为主要生存空间的野生动物一样,也面临着栖息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于是在森林大火没有蔓延到的一些地区、不具备燃烧条件的城市地区,都会成为蝙蝠的逃离目的地。
第二,蝙蝠不会主动去攻击人类。蝙蝠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它们流离失所,不得已逃离到城市和其它适合生存的区域,在新的地方它们仍然主要依靠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获取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这是它们生存本能的需要,说白了,它们不是入侵城市,而是逃离到城市里。
第三,蝙蝠身上的病毒不会直接传播给人类。澳大利亚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可谓是非常严格的,除了造成外来物种大量繁衍的野兔之外,几乎很少发生人们主动去捕猎的现象,法律也是不允许的。很多动物与人类一直友好地生活,也不时出现一些野生动物“溜达”到城市中的情况,人们和这些野生动物井水不犯河水,更不会有人抓捕它们甚至当成食物,野生动物包括蝙蝠身上的病毒,自然不会那么容易传播给人类。
但是,蝙蝠在城市中的大量存在,势必也会增加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也不能排除人们在驱赶这些蝙蝠过程中,或者其它动物在与蝙蝠争夺生态空间的过程中,发生着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当地政府已经就此做出了相应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我想,这些蝙蝠逃离到城市,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要尽早扑灭山火,在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加快恢复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再逐步恢复已经被烧毁的森林生态系统,尽管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但这是能够为那些流离失所的野生动物重新找到新归宿的必然需求,也是保障当地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蝙蝠究竟是什么蜕变而成的?有人说是老鼠偷吃了盐巴变成了蝙蝠?
小时候总听说大人说,老鼠偷吃盐会变成蝙蝠,听到之后总觉得将信将疑,不过在看到蝙蝠和老鼠的头部特征很相似,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就相信了这个说法。现在想想小时候是非常单纯呀,蝙蝠和老鼠完全是两个不同种类的动物,老鼠吃再多盐身体形态也不会发生变化的。
蝙蝠隶属于哺乳纲翼手目,全球共有19个科960多个种类,广泛分布于除两极之外的陆地区域,尤以热带、亚热带居多。蝙蝠的显著特点是拥有翼膜,这个翼膜是它们的飞行利器,据研究翼膜是从其祖先的前肢演化而来。这个翼膜覆盖区域很广,从蝙蝠的指骨末端,一直延伸到后肢和尾巴。蝙蝠的身体内携带着超过100多种病毒和细菌,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蝙蝠身体携带的病毒和细菌很少能够直接感染人类,除非经过中间宿主的传播,在此过程中病毒发生变异和进化,进而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致使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老鼠隶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全世界有400多个鼠的种类,它们和蝙蝠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都是哺乳动物,而除了头部外形和颜色有点相似之外,不同之处非常多,比如老鼠一胎可以生10多只,蝙蝠一胎只有一只;蝙蝠有翼膜没有尾巴,老鼠有尾巴没翼膜;蝙蝠是肉食动物,老鼠是杂食动物;老鼠有胡须,蝙蝠没有,等等。
根据有些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蝙蝠的祖先,其实和马、狗的祖先在1亿年以前是同一物种,而那个时代老鼠的祖先是阿尔法负鼠,所以,老鼠和蝙蝠的关系,还没有马和蝙蝠的亲缘关系近。
4、蝙蝠体型小,心跳每分钟达1000次,为什么寿命有30年之久?
虽然没有研究过蝙蝠寿命,如果心跳正常1000次每分钟,寿命最多三五年,不可能30年。因为地球上人类心跳总次数最多,记得二十亿次。其他哺乳动物奇迹般,心跳次数都是一个定值,记得五亿次,就像造物主设计好了一样。心跳只要到了这个心跳次数必须死。纪录片里有种生活在地下的老鼠,心跳就是一千次,结果寿命二年,时间到了刚才还说活蹦乱跳,转眼就蹬腿
5、蝙蝠究竟有多恐怖?
蝙蝠,模样象老鼠,带翅膀会飞,它们吃害虫,同时自己又是蛇类等天敌的食物,蝙蝠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缺少了对生态平衡不利。有人说蝙蝠传播病毒,应予以消灭,这不对,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有很多,各有各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不去惹它,能有什么事?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人类,也能容得下它。关于蝙蝠的传说,有正有邪。我国古代传下来的瓷器和古画上,多绘有蝙蝠,意思是代表福,代表吉祥如意。西方的文学作品认为,蝙蝠样子难看,很恐怖,代表的是邪恶。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才是长久之计,我们的家园一定更加美丽!
6、可以全民消灭蝙蝠,让蝙蝠灭绝吗?
蝙蝠,不能灭绝,因为有用。
可怕的蝙蝠从小老师、家长就教我们,蝙蝠很“脏”,它携带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但是那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可怕之处。2003年非典,人们一度认为其源头是果子狸,但最终确定的传播源是蝙蝠,果子狸只是个“中间宿主”,也就是说果子狸被蝙蝠传染了病毒,随后又传染给了人类。不仅仅是非典,多种全球爆发的病毒都与蝙蝠有关,蝙蝠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库。
非典(SARS)——蝙蝠→果子狸→人
埃博拉——蝙蝠→多种宿主→人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蝙蝠→骆驼→人
尼帕病毒——蝙蝠→猪→人
可以看到,虽然这些病毒都源自蝙蝠,但都是某个中间宿主先被感染,这些中间宿主有的是接触了蝙蝠未消化的食物,有的是接触了蝙蝠的排泄物,有的则是遭到了蝙蝠的叮咬。人类与中间宿主密切接触(主要是食用)后感染了病毒。
研究显示,蝙蝠携带的病毒多达近百种,但是蝙蝠自身并没有感染,这是它不能被消灭殆尽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另外3个原因让蝙蝠不能被人为地消灭。
有用的蝙蝠蝙蝠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800万年,是能够飞的哺乳动物,它们夜晚出没,既有吃肉的蝙蝠,也有吃素的蝙蝠。全世界除了南北两极和一些大洋洲岛屿外,处处都有蝙蝠,可以说蝙蝠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粉授粉:蜜蜂、蝴蝶授粉的行为我们很熟悉,其实对于某些植物来说,必须要靠蝙蝠来授粉。比如有些植物晚上开花,还有一些中南美洲的藤蔓植物,都会吸引食蜜蝙蝠为其授粉。
捕食害虫:蝙蝠是夜行动物,它们能够捕食一些同在夜晚活动的害虫,比如对农作物威胁极大的夜蛾、金龟子,蚊子也是蝙蝠的食物之一,一只蝙蝠一晚可捕食大约3000只害虫。
生物肥料:蝙蝠的排泄物富含氮,是有机肥料。
有待研究:蝙蝠携带着病毒,但是它们并没有受这些病毒的感染,科学研究尚未完全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蝙蝠的数量随着环境的变化已经处在下降中,面对病毒,人要做的并不是让蝙蝠灭绝,而是自我反省。最后要说,拒绝野味,人人有责。
7、有人说蝙蝠长相与老鼠相似,就是多了一对翅膀,那它们是一个家族吗?
千寻君来回答。
蝙蝠与老鼠关系很远。我小时候也以为蝙蝠就是会飞的老鼠,我们当地称蝙蝠为“盐老鼠”,因为蝙蝠会从窗户钻进厨房里偷吃盐。甚至还有种说法:老鼠吃了盐后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蝙蝠。
在古代,蝙蝠是吉祥的象征,受到民间和文人墨客的尊崇,称其为“仙鼠”和“福鼠”。《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后世多将其解读为蝙蝠。白居易有诗云: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可见,认为蝙蝠是老鼠变的似乎是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近代生物科学兴起之后,生物学家根据各种生物之间的演化历程和关系远近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蝙蝠属于翼手目,老鼠属于啮齿目,两者的关系相隔5000万年以上。相比于蝙蝠,老鼠和人类的关系更近些。三者的关系如下。
灵长总目:
啮齿目——鼠形亚目——鼠科——鼠属——老鼠 (近500个亚种)兔形目皮翼目
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无亚种分化)
劳亚兽总目:
翼手目——小蝙蝠亚目——蝙蝠科(350个物种)
可见,蝙蝠与老鼠的关系很远,那两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我猜测可能源于哺乳动物的祖先——攀援始祖兽。攀援始祖兽1.3亿年前就已出现,是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根据化石复原结果来看,它像极了老鼠。
而蝙蝠和老鼠都是非常古老的哺乳动物,它们很可能就保留了攀援始祖兽的体貌特征。蝙蝠为了获得飞翔能力,前肢高度特化,爪子变得非常修长,爪间的皮肤演化成翼膜,成功飞上蓝天,成为唯一一种拥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而老鼠的身体外貌在近5000万年间几乎没有变化,将演化时间用来发展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最终成为人类最痛恨的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