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仲秋(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仲秋(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 2、常言讲的,初秋,仲秋,深秋。在日期上怎样分?
  • 3、仲秋什么意思?
  • 4、孟秋和仲秋的区别?
  • 5、仲秋什么意思?
  • 6、中秋节起源于唐朝,月饼源自明朝,中秋赏月为什么还要吃月饼,有什么典故?
  • 正文

    1、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古人的字中常有这几个字,如曹操字孟德,他就是老大;孙权字仲谋,他就是老二;许慎字叔重,他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三以后的。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 春天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春,第二个月就是仲春,第三个月就称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所说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个月。

    农历八月十五那个节,的确是在秋天的第二个月,但是这个节日是个时点,并不是时段,这个节是秋天中的最中间的那一天,而不是一个月,所以说只能是“中秋节”而不应该是“仲秋节”。 《辞海》“中秋”说:“夏历八月十五日。

    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称。”

    “仲”读zhò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节”的“中”读zhōng,这个“中”是表示位置的。“仲”、“中”,写法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祭月活动。

    太阳和月亮,是几乎所有原始民族都祭祀的。我国的周代,祭月已经成为制度。祭月的时候,要求月亮是圆满明亮的,而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秋高气爽,是望月的最佳时间,又逢农闲,于是这天就成了祭月的日子。

    因为这天是秋天的最中间一天,所以称“中秋节”。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今天是中秋佳节,除了春节以外这是今年四大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团圆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吗?为什么叫做中秋节呢?今天我们是借着节日来聊聊这个团圆节日的由来故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唐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国泰民安,人们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和金钱来举办各种活动。而中秋节正好是秋高气爽,农活空闲的时候,所以在唐朝这个节日也就变得相当重要,帝皇群臣也希望这个以这个节日来表示他们的功绩。又有唐朝诗人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曾写:“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在时间上取中,符合咱们的中庸之道;天气上冷热相宜,月相又圆,所以八月十五赏月便成为一种风俗。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后来明清时期也继承了这个节日的风俗,而且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并有猜灯谜,看花灯等活动。

    时日在变化,世界更是一天比一天变得快,但是我们的传统始终在流传,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乡野小民,节日带来的总缺不了一番相思,一份团圆!

    明月千里寄相思,祝大家中秋快乐!

    谢谢大家

    2、常言讲的,初秋,仲秋,深秋。在日期上怎样分?

    要答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古代历法文化传承。

    古代人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包涵三个月,每个月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基本上是十天。而且每季的起点是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每季又有初,仲,深之分,也有叫孟,仲,季的。由些可知时间基本按一个月左右划分。比如初春,我们这地方也叫开春,地气回升,墒情改冻,适合耕耘,到了仲春,花草树木开始发芽吐叶,一些早熟的水果开始开花,所以我们这地方把农历二月十五日称为二月花朝,是百花生曰。到了深春(也就是季春。我们这地方也叫阳春),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就是大肆播种的时候了。我们这地方称做"蛮锤落地要生根"的时候。同样秋季也是这样形成的。也可分为孟,仲,季三个吤段,只不过它是收获的季节罢了。所以才有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说法。

    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华厦儿女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得不对我中华民族的才智叹为观止!

    3、仲秋什么意思?

    仲秋[zhòng qiū]意思: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一、仲秋基本释义: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仲秋引证解释: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

    《文汇报》1982.9.25:“仲秋时节,著名的莱阳梨饱含着梨乡人民的盛情,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地市场。”

    三、仲秋用法示例:

    1、仲秋的山塘,犹带离愁,凭窗望月夜已深,醉饮桂花酒,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

    2、这仲秋所有的花,谢了也会再开。

    扩展资料

    仲秋近义词:中秋、秋夕

    一、中秋、秋夕

    【词语】:中秋

    【拼音】:zhōng qiū

    【释义】: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示例:

    1、中秋之夜,花好月圆,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

    2、中秋节的夜晚,我们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

    二、秋夕

    【词语】:秋夕

    【拼音】:qiū xī

    【释义】:中秋节。

    示例:

    1、上海外滩华尔道夫华月伴秋夕,酥饴传真情。

    2、韩国把中秋叫作秋夕,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放假9天。

    4、孟秋和仲秋的区别?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

    5、仲秋什么意思?

    中秋是节日,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仲秋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因为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古人也用“伯,仲,季”来分别称呼某季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6、中秋节起源于唐朝,月饼源自明朝,中秋赏月为什么还要吃月饼,有什么典故?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中的《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明清时,己是与元旦齐名,成为了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仅次于春节,成为第二大传统节日。

    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中间,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还有多种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的主题都是围绕,月,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十五的月亮圆又圆,象征团圆,故又叫,团圆节,唐朝时,中秋节还被称作,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意指,团圆,八月十五又祭月,饼心圆,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的晚上,我国很多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烙一种类似月饼的小饼子,中间裹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表印有,月亮、桂树、兔子等图。

    月饼祭月之后,在由家中长辈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份,如有不在家的,会留其一份,表示合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