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子(席子的量词为什么用领?)
![席子(席子的量词为什么用领?)](img/diy_4030/30.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席子的量词为什么用领?
感谢邀请!
领,属专用名量词。
量词,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是有一定规律的,使用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
在古今汉语中,铺垫用具席子,不论是竹席、芦席、草席,还是用其他原料编织的席子,其计量单位常用的是领。纸的计量单位是令,也就是说500张纸为一令。
量词一定要用对,不然会闹笑话的。这就和微信聊天不加标点符号一样,譬如问对方说:吃饭了?但没加问号,对方就会理解为你去吃饭而不是你问他吃饭了没有。不加问号,意思全变了。
2、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席子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北京故宫博物馆就存放着雍正皇帝的席子。
也就是象牙席,用象牙丝编织的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是当时的重要贡品。(象牙席)一:那么象牙席究竟鬼到什么程度?竟然使得雍正皇帝下令不得再制?根据文献记载,象牙席作为一个很好的防暑神器,它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由广东地区的官员进贡的贡品。据说现如今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这种象牙席只能在南方编制,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象牙容易断裂,所以很难编制成席。
象牙已经是极其昂贵的材料,奈何还要配制出独有的药水,用来浸泡象牙,最后将象牙软化,编制成席。
(雍正剧照)
可想而知,这种制作工艺是极其复杂的,最主要造价也极为昂贵,所以雍正得知这种象牙席的制作过程之后,一是为了保护大象,二是避免浪费材料,便下令不得再制作象牙席!
二:那么古人在炎炎夏日,又是如何度过酷暑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无非就是蒲扇、冷饮,有钱人家还会买“竹夫人”,夜晚抱着竹夫人睡觉,很是凉快。还有就是凉枕,李清照就下过一首词,说自己夏天用凉枕睡觉,半夜的时候竟然还会感觉到一丝丝凉意。
(竹夫人)
当然这里提到了雍正,那就讲讲帝王之家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
一是宫女太监不断给皇帝扇风
其实皇帝无论是在上朝还是平时批阅奏折,身边总是会有宫女和太监伺候,如果是在夏天,他们会不停的给皇帝扇风,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起到降温效果。
二是冰块降温
皇帝寝宫大多都有降温效果,地底下会有通道,通道内放置冰块,然后冷气不断由地面冒出,已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这样看起来和空调房很相似。
据说清朝时期,北京城内有18座冰窖,用来藏冰,以供皇帝夏天所用。
三是建筑凉亭
所谓的凉亭,也叫凉殿或者水亭,就是将水源源不断的在屋顶顺着墙体流下,将整个亭子的温度降下来,里面堪比水帘洞。
四是到处游玩
到了夏天,皇帝都喜欢去比较凉快的地方,顺便游山玩水,尤其是在清朝,皇帝和嫔妃都喜欢在夏天去承德避暑山庄,又可以欣赏风景,还可以防暑,一举两得。
撰文:羽评历史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