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10岁的男孩很叛逆怎么办?)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10岁的男孩很叛逆怎么办?
谢谢邀请:九岁十岁知人事!也就是说已经懂得道理,耐心的讲理是为上策。打骂只会起反作用,还会让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愿你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利于家庭和睦,利于孩子成长,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2、10岁的小男孩适合什么运动?
这得看孩子的运动量怎么样?
我个人认为,男孩子必须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这之前可以去选择多样式的,然后再挑自己喜欢的去多学习多练习。
3、上海10岁男孩书店不雅动作,后续的处理结果怎么样,你怎么看?
上海书店的一位五岁女童,被一位10岁大的男孩诱骗,做出令人不雅的动作,在监控之下脱下女孩的内裤,舔女孩的下体,简直不忍目睹。懵懵懂懂的女孩,把这一把男孩的这一行为告诉妈妈,女孩的妈妈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女儿,竟然被一个男童玩弄,就找男孩家长讨说法,男孩母亲不仅不道歉认错,反而替男孩辩护,说:“女孩是自愿的,我是上海人,不怕警察”,无耻的嘴脸暴露在网友面前,许多网友气炸了肺,竟然还有这种恶心的家长。这个事情传到网上后,人们一面倒的谴责男孩的家长,男孩家长现在却不露面,不说话,躲在后面,就像老鼠一样,也学起了许某某,以为三天之后人们就会忘记,那就大错特错了,她一天不出来道歉,网友一天就不会放过她。她的这种态度叫网友愤怒,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行为也影响到孩子,现在孩子普遍的早熟,如果家长平时行为不检点,被孩子看到自己夫妻生活,或者脱光内衣内裤被孩子看到,是非常不好的。孩子模仿力强,好奇心大,也会尝试这种行为,很可能做出侵犯其他女孩子的事情,就如在书店发生的事情一样,如果不认识自己的错误,他还会有第1次第2次,长大了就是一条色狼,家长一定不能,听之任之,溺爱维护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希望男孩的家长及时醒悟,认真严肃的向女孩家长道歉,并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防止再出现这种事情,如果自己不教育,将来法律会教育他。
4、十岁男孩总是喜欢跟妈妈抱抱正常吗?
感谢邀请。
我将从十岁男孩子的心理特点、十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针对孩子求抱抱的行为的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心理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成长的特点,应对策略是对孩子正确引导的方法建议,最后一点是针对提问给出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十岁男孩子的心理特点
十岁的男孩子处于一个青春期前期的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在认知分辨、自我意识、自控自律、情感发展、遵守纪律、秩序感发展、人际交往、表达能力、自尊心和上进心等很多方面都与以前有了区别,从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也渐渐转变到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1、认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还不全面
10岁后,随着孩子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的丰富,对自我认知方面也有了的新的认识,但是想法并不成熟,分辨力也欠缺。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在认知方面也容易接受劝告或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合理引导。
2、自我意识增强
十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感增强,做事时开始有了最初的想法和动机,也容易受到周边朋友和同学的行为影响,喜欢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这种自我意识,需要给予孩子基本尊重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行为要规避,避免增长孩子对于不良意识的认识。
3、自控和自律意识开始两极分化
孩子的自控和自律意识与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联系紧密,自控力好、自律意识强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自控力和自律意识好的孩子。
4、情感日渐丰富,但是情感表达能力下降
这个时候的孩子情感世界开始丰富起来,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可以为孩子更好的进入叛逆的青春期打好基础,对孩子的需求要有合理的判断,行为也要有一定的规则来束缚,在情感联接的基础上建立孩子最初的是非观,同时也要培养和孩子的情感基础,好的情感联接才会让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情绪,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5、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现象加剧
秩序感一般分为行为秩序和内心秩序两种,如果十岁儿童对时间意识与时间管理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磨蹭和拖拉现象,而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一旦引发其反感,又会涉及到十岁儿童内心秩序的混乱。即本该在正常做事或学习的时候,他们心里却想着其他的事,注意力无法专注下来。
6、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但是选择性更大
十岁的孩子有了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但是因为对是非的辨别力还不足,所以孩子很容易以其他人为导向,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玩伴,要关注孩子的交友圈,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孩子们的择友能力。
7、自尊心更强,但是呈现脆弱和敏感
十岁的孩子自尊心变强,公众场合的批评会让孩子有不满情绪,但是因为自控力不足,对错误行为的批评会变得敏感,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对做错事也要合理引导,择机教育,不能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就任由孩子犯错,也不能一味指责和当众批评,合理掌握其中的度。
二、十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1、家长要重视孩子是非观的构建
尽管十岁儿童认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是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最初的是非观都是来源于家庭的教育,父母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建立最初是非观体系。另外,当孩子和家长的认知出现偏差,家长应该正向引导,让孩子看到对于错,是与非,好与不好的区别,不要一味说教和比较,要让孩子看到正面的,向上的东西。
2、构建良好的家风,用生活节奏来固化孩子的行为和内心秩序
尽管十岁儿童自控和自律意识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良好的家庭秩序,规律的生活节奏,和睦的夫妻生活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来源于良好的家庭元素,好的家风良好的家庭秩序对孩子的行为和内心秩序都能起到一个好的固化作用。
3、重视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培育,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当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出现各种各种的问题,家长们不免会过度关注孩子的这些问题,错误的批评和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经常处于一个压抑的教育环境,孩子的情绪教育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亲子沟通中,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引导孩子的问题和不足,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孩子的烦恼
对于十岁儿童人际关系而言,无外乎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玩伴关系为主。每一种关系都涉及到孩子们每天的情绪感受,只要家长能够充分意识到人际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则会敏感地观察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慎重地实施教育。
5、重视家庭规则建议,合理管教孩子
十岁儿童对于父母的管教非常敏感,如果管教合理则乐于接受,一旦父母的管教不合理,甚至处理问题不公平,就会公然对抗。这是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的主要表现,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重视家庭规则的建立,建立规则的过程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可以以家庭会议的形式,公平制定,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互相监督,不断完善。
家庭规则的制定要简单,易操作,不要大片规则,可以先制定一两条等孩子接受和遵守后逐渐再拟订和实践。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奖惩有度。
6、责任感增强,但是缺乏责任锻炼
10岁以后,家长要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家长要学会放手,也要鼓励孩子的每一步进阶,培养孩子自信心,这样孩子会更愿意独立去完成一件事。
三、针对孩子求抱抱的行为的建议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所以针对孩子求抱抱的行为我有以下两点建议: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在孩子明确亲子关系的前提下,适当的给予抱抱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进而更好的培养亲子关系,提升亲子教育质量;
2、如果是依恋行为,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意识的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独立完成事物的能力。
我是阳妈,喜欢发现孩子成长路上的各种问题,喜欢心理学,关注孩子们的性格发展,育儿路上,愿为各位妈妈支招,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5、江苏镇江一10岁男童被杀,什么原因让凶手对一个孩子痛下杀手?
2020年8月27日11时18分许,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公安分局和平路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润州区三茅宫新村某室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死者李某(男,10岁)。
入室杀人根据已知信息,该起刑事案件属于入室杀人,案发时只有李某一个人在家中,李某父母在家附近的一个批发市场做生意。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留孩子独自在家的时候,都会告诉孩子要关好门窗,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意外,另外就是为了预防坏人进入房间。
可这起入室杀人案件,现场的门窗没有遭到破坏,可见是熟人作案,凶手是正常的进入到房间,然后对孩子实施犯罪行为。
这也和现在流行的说法比较一致:凶手很有可能是孩子的亲生舅舅!
众说纷纭据一位和死者家比较熟悉的群众反应,这起案件的起因可能比较狗血:死者的父亲和死者的舅妈勾搭在一起,然后被死者的舅舅发觉。
这位舅舅怒火中烧,才来他们家中理论,可是赶上两口子没在家,只有外甥在家。找不到孩子父亲,这位舅舅就把满腔怒火发在了孩子身上,残忍的杀害了孩子。
亲舅舅杀害亲外甥?常理来说不应该,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姐夫(妹夫)勾搭在一起,放在任何一个男人身上,恐怕都难以接受,越是亲近之人,带来的伤害就越深。
伤及无辜罪大恶极如果上述内容属实,只能说犯罪嫌疑人是个无能之人。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虽然我们极力反对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可当问题或者矛盾来临时,你总应该分清谁才是自己应该要面对的人吧?
如果直接的妻子真的和自己的姐夫(妹夫)出轨,你应该去找他们两个人,而不是把怒气发泄在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自己的亲外甥,自己姐妹的亲生儿子。
目前,犯罪嫌疑人在逃,警方也在全力侦办此案。
等到凶手落网的时候,一切的真像才会真相大白。
6、10岁的男孩自尊心强,脾气暴躁,在父母面前爱哭,在外胆小,怎么办?
分享一个之前孩子哭闹的案例,关于胞兄弟之间的故事
我们首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内心底层的情绪?是悲伤?愤怒?无奈?还是其他压抑的情绪?到底倾向于哪一种?
估计孩子目前并没有太复杂的情绪,只是在妹妹出生后,她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刺激,所以她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可是又不能恰当地去表达。
分析孩子这种强烈情绪的背后,其实她是一直不断地在用这种方式想跟妈妈、爸爸或者身边的人去表达:“请你们看到我的存在!请你们知道我需要什么!”孩子情绪的背后就是一直在说这两句话,但是她一直不被了解,所以她很生气。
即使妈妈在两个女儿相处的时候总是迁就大女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安抚大女儿内心那种不安的、被忽略的感受。
孩子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遇到困难会退缩,这个表象背后有很多原因。随着孩子成长,对世界和事情渐渐地会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如果她遇到事情就害怕失败,或者觉得困难就不愿意去尝试的时候,通常孩子要么对事情要求特别高、特别完美,使得她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要么就是完全对自己要求特别低,没有想去挑战、去尝试的欲望。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困局把孩子困住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像一个孩子一样,对凡事都很好奇、都去探索。而且往往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严肃了,她太在意结果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单单地去享受那个过程。
1、调整视角,正确看待年幼的孩子
首先,妈妈要调整自己的视角,纯然地看待大女儿就是一个仅有3岁的小女孩,不要把她当成老大而对她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观察孩子情绪的背后,是怎样的内心世界。
要把“无理取闹”这四个字从孩子身上拿走。如果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就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讲理。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道理,而不是一个孩子的道理。如果妈妈能够去了解孩子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出发点,以及她心里的感受,就不会用“无理取闹”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了。
妈妈照顾这两个孩子,肯定很辛劳,自己的身心状态如何?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吗?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妈妈需要注意自己和孩子互动时候说话的语气、措辞、看孩子的眼神等等,在这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了怎样的感受或者情绪?可能有时候确实对大女儿传递了不满等情绪。
2、去发现孩子行为模式的来源
根据分析,大女儿身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她有压抑的愤怒。她的情绪就是一种愤怒的表达,另外她内在还有愤怒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第二,她对事情有操控欲,想要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如果不合她心意的话,她就没办法接受。
妈妈需要反观一下,在家庭环境和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
第一,孩子的愤怒是从何而来的,愤怒的来源是什么,要么是什么事情别人侵犯了她,要么就是没有被人理解,心意没有达成;
第二,孩子的操控欲,事情一定要按自己意愿进行,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一定是在模仿或学习某一个人,很可能就是妈妈。
一般来说,不管孩子怎么有情绪,她一定是最忠诚于自己母亲的。她的行事风格和对世界的看法,通常都是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为思考模式的时候,就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去找原因,自己平时是不是就以这种方式和孩子相处的?孩子只是把它学出来或者表现出来而已。
3、和孩子以更轻松的模式相处
关于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的问题,建议妈妈平时和孩子多玩一些轻松的、打闹的游戏,没有任何结果评估这样的游戏。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讲讲故事、看看绘本,或是一起看幽默的动画片,让孩子能笑出来。
父母多去观察一下孩子在什么时候会笑、会开心?什么事情会让她笑出来?那然后就多在这个方向上下工夫。包括带孩子多去大自然的环境里玩儿,让她看一看这个世界,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让她把那种孩子的天真找回来,让她能够在游戏当中享受,体会做成、做不成、或做到一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不用去在意结果。
同时,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态。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在乎结果的人,只是孩子吗?还是妈妈也太在意结果了。一旦孩子被结果性的东西框住了,对她的发展局限性是特别大的,她做任何事情都会畏手畏脚,以至于到最后她就不敢去尝试了。
4、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
另外,父母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体质。当孩子的身体、体能还有内在的健康状态不佳,包括孩子长期的哭闹情绪,都可能会让她的体质各方面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整体能量状态不高的时候,在她的内在,没有充满阳光、充满游乐兴趣、充满天然自信的那种尝试状态的话,她可能也会怕去尝试新鲜事物。特别是小女孩可能平时运动量不多,也许家长也会希望孩子文文静静的,这样孩子的体能运动锻炼就可能不太到位。
建议家长多给家里的两个孩子进行一些推拿,把孩子的脾气、中气都提上来,让他们身体轻盈、心情愉悦,那自然做任何事情的兴致和情趣,还有尝试面对挫折的心理自然就都提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