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香包(端午节快到了,您的香包配齐了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端午节快到了,您的香包配齐了吗?
香包,也叫香囊,就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雄黄、冰片、樟脑等研成粉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按着个人的喜好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戴在胸前、腰后、或者肚脐前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等功效。
佩戴香囊,虽然是一种民间习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端午节后,天气越来越热,一些传染病开始蔓延,古人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上,这样可以驱邪、防病,又芳香四溢,美观大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发扬光大,以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增强幸福感。
可惜的是,现在一些好的文化传统,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本地除了挂葫芦,吃粽子,很少看到孩子们带香包,门上插艾叶了。我小的时候各种习俗还很兴盛。例如,端午节天没亮的时候,孩子们就起来,采艾蒿、用麦草上的露水洗脸,吃鸡蛋、粽子,野外踏青等,觉得很有意思。现在已经没有那种节日气氛了!
2、端午节为什么要挂戴香包,您的家乡挂香包有什么讲究吗?
家乡人过端午节,最开心的大人们提前制作香包,给自家的孩子们挂香包。比比谁家的孩子挂的香包做工漂亮,味道儿香……
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端午节香包制作方法?
1、首先,我们要为宝宝选择一块漂亮的绸缎布,这样做出来的香包会很漂亮的。宝宝也会非常喜欢的。
2、然后把绸缎布剪成一块10公分大小的方块,尺寸不局限,大家要根据自己宝宝的需要来做,可以说是自己想做多大的就剪多大的。
3、将绸缎布反面朝外对折成三角形,然后缝合两边,留一个三公分左右的小口子,方便往里面塞药料。将绸缎布翻过来是三角形,有点丑丑的吧,别急。下面要把我在药店里配的药料放到纸巾里包好,药料主要有雄黄、苍术、艾叶、朱砂等。将这些药料放到纸巾里既可以保证透气,又可以保证不洒的到处都是。里面可以再塞些棉花,以保证香包鼓鼓的,造型更加的漂亮,这样宝宝会更加喜欢的。
4、我们将绸缎布小口用针缝住,要讲究些技巧啊,不要让看到缝的线最好。然后在小三角的一侧三分之二处缝上丝带,用来做穗子,两边都要缝啊!然后把角折起,固定起来,这时丝带是在里面掖着的。
5、将香包缝好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材料再加上些装饰,我这里在香包的侧面用金线缝出花样,就是图片中的小叉叉。再把穗子修整一下就把给宝宝做的香包完成了。
4、端午节为何要挂艾草缝香包?
端午节的香包一说是避邪,一说是为讨吉利。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义,何不以布包檀香。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后,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人人一串,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早期的香包作法简单,造型单调,小小一方布能包住檀香末即可。后来为了美化,开始讲究布料及造型,由最具涵意的粽子形状发展成各式动物造型。
目前纯手工香包已不多见,除非亲自动手缝制,代之而起的是五颜六色、缤纷斑斓的现代香包,材质多样化,有棉布、有尼龙布、也有塑胶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从动物、植物到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都有。今年你何不自己动手,为自己、为孩子、为情人制作一个香包,装进你的心意,让这个端午节充满温情。
5、请问端午节送香包是什么意义?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