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石地图(喜马拉雅山上存在鱼的化石?为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喜马拉雅山上存在鱼的化石?为什么?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被称为“世界屋脊”,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南缘有一条高耸的山脉,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中的珠穆朗玛峰更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达到8848米。
图注:将西藏高原与印度次大陆隔开的喜马拉雅山脉,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珠穆朗玛峰,图片来自网络
在地球陆地最高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人们在岩石中发现了古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并不属于陆生动物,而是属于海洋生物,最常见的便是各种菊石和海螺的化石啦。最早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人是探险家诺埃尔·奥德尔,他在1924年的探险中,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发现了化石。
图注:青藏高原上发现的菊石化石,已经部分黄铁矿化了,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海螺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觉得菊石和海螺太小啦,还有更大的,那就是喜马拉雅鱼龙(himalayasaurus)。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大规模科考活动中被发现,地点是在聂拉木县土隆地区4800米的高山上。1972年,喜马拉雅鱼龙被正式命名,其生存于距今2.1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是一种体长15米的凶猛海生爬行动物。
图注: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喜马拉雅鱼龙复原图(蓝色),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喜马拉雅鱼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海螺、菊石、喜马拉雅鱼龙,这些动物的发现证明在2.1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还在海面之下呢。
从地质史上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在特提斯洋之下,特提斯洋出现于距今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Ediacaran),之后随着大陆的漂移,特提斯洋逐渐成为一片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片广阔海洋,可以看一下三叠纪时期的地图,此时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劳亚大陆亚洲部分以南的大海之下。
图注:三叠纪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特提斯洋和喜马拉雅山脉,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侏罗纪开始之后大陆的分裂,特提斯洋向西将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分开,与正在戏称的大西洋连接起来,于是形成了古地中海(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到白垩纪时期,亚洲南部陆地面积扩张,青藏高原的部分也露出了海面。
图注:白垩纪末期的世界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中生代结束之后,大陆继续漂移,其中原来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板块逐渐向北,最终在距今40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相撞,这次板块使得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最终成为今天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而特提斯洋最终在距今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消失,留下今天的地中海。
图注:中新世的地图,原来广阔的特提斯洋已经消失了,图片来自网络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了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已经消失的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正所谓沧海桑田啊。
如果不是发现了化石,谁又能想到青藏高原曾经在大海之下,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请问一下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亲……你这不是鱼化石啊……你这个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化石,也许只是某种矿质沉积……通常,鱼化石是这样的,这个是狼鳍鱼,很小的化石:
至少你应该看到骨架结构或者一些细节。这鱼很普通,我再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朋友邢立达描述的一个比较好的样本——綦江北渡鱼。
这玩意正好和綦江的一道江湖菜同名,产地相同,而且个头也真够下一锅……只是地质时间和现在略有错位哈,中间差了1.5亿年……是来自侏罗纪的鱼,所以,这家伙被刨出来的时候已经成了化石……不过它的个头真的不小,有六七十厘米,如果活着的时候做菜,足够几个人吃上一顿了,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它的味道了,因为它的族群——鳞齿鱼已经全部灭绝了。
鳞齿鱼是鱼类进化历史上的一个过渡族群,它们属于介于有真正骨头的硬骨鱼和只有软骨的鱼类之间的全骨鱼类,生活在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的古老时代,几乎与恐龙时代同步,是恐龙时期的重要鱼类,在全世界均有发现。在我国,也有部分鳞齿鱼类化石发现,但大多数是一些零散的鳞片,保存较破碎,而像綦江北渡鱼这样保存较完好的化石并不多见。这条北渡鱼属于成年鱼,鱼鳍形状呈扇形,头占全长的20%,也就是说它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脑袋。和多数鳞齿鱼一样,綦江北渡鱼拥有锋利的牙齿,而且全身覆盖着闪亮且有很厚珐琅质的鳞,像盔甲一样保护着自己,这些珐琅质硬度与人的牙齿相当,所以如果做菜,扒皮去鳞的时候可能会比较费力。
綦江北渡鱼虽然全副武装,但是它们可能不是凶悍的掠食者,而是以生活在水底的厚壳无脊椎动物为食,比如螺蛳什么的。相反,它们可能要面对一些强大的天敌,比如河里的鳄鱼呀,还有岸上的恐龙啊什么的。
这条北渡鱼可能就出状况了。他们在分析化石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化石身体大部分保持完好,唯有头部损失比较严重,似乎曾经遭受过什么破坏,或者是干脆被什么东西吃掉了一部分?科学家推测,这条鱼因为某个原因已经死亡,也许飘上了水面,也许被冲上了河岸,甚至还可能在空气中暴露了一段时间,然后食腐性动物赶来吃掉了其中一部分。之后,它被掩埋起来,后来在地址演变中,它的本身物质被矿物质一点点取代,最终石化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