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5亿,上海跑出超级独角兽:89年博士搞光芯片,全球首个
内容转载自:铅笔道
上海最近杀出一个超级独角兽:曦智科技,今天融资15亿。中国移动旗下基金、上海国投、国新基金、浦东创投等机构联合投资。
一场由光驱动的算力浪潮,正加速奔来。
01
这家公司的业务有点晦涩:光电混合算力提供商。大家都知道,电脑里的芯片靠电信号来处理信息,但电信号速度有限,还特别耗电。而光的速度比电快得多,能耗也低。
曦智科技做的,就是把光和电结合起来,制造出更强大的 “计算帮手”。
为什么电处理信号会比光慢?因为电信号在电线里传播时,电子要在金属原子之间 “挤来挤去” 才能前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通常每秒只能跑几十万千米。
而光信号不一样,光本身是电磁波,不需要 “挤” 过物质原子,只要沿着光纤里的玻璃通道直线前进就行,因此速度更有优势。
那好了。什么场景需要用光计算?比如AI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航天卫星。
问题又来了。既然电和光都有明确的计算场景,那光电混合算力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被需要?因为光信号虽然速度快,但灵活性和逻辑控制弱,很难独立完成复杂运算。
尤其在算力中心,光电混合算力更被需要。而曦智科技的核心产品,就是这些:比如光子计算处理器、光互连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通俗而言,就是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打造 “算力高速公路” 和 “光子引擎”。
这个创业故事,始于2017年。刚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沈亦晨,带着一项研究成果回国创业。他生于1989年,当时28岁。
这位浙江杭州籍、曾在《自然・光子学》发表封面论文的科学家,发现传统电子芯片在处理神经网络计算时面临物理极限——电信号传输速度慢、能耗高,难以满足未来 AI 算力需求。
而他提出的光学神经网络架构,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光子进行矩阵运算的可行性,这成为了曦智科技的技术起点。2018年,曦智科技在上海长阳创谷正式注册成立。
2019 年,公司发布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2021 年推出第二代光子计算处理器 PACE,集成超过万个光子器件。在特定神经网络算法中,性能较高端 GPU 提升数百倍势。
2025 年,曦智科技联合壁仞科技、中兴通讯共同推出的光跃 LightSphere X,是全球首个分布式光互连光交换 GPU 超节点解决方案,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 “SAIL 奖”。
02
曦智科技所处的赛道是:硅基光子计算芯片行业。
在萌芽期(2010-2017 年),学术界已意识到电子芯片物理极限,但光子计算仅停留在理论阶段,面临集成度低、可靠性不足的痛点。
2018-2022年,AI 算力需求爆发,行业进入兴起期,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成为过渡方案,但大规模集群中的数据搬运瓶颈凸显。
2023 年以来,以共封装光学(CPO)为代表的光子互连技术开始兴起,解决了电互连在带宽、功耗和延迟上的限制。
2025年,全球光子计算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超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较大,增速位居全球之首。
当下,行业面临一大棘手难题:当算力集群规模攀升至千卡级以上,传统电互连方案便暴露出诸多短板。
在千卡级以上的算力集群中,能耗与延迟问题相当严峻。就能耗而言,传统电互连方案下,数据传输耗能极大。以一个中等规模、拥有数千颗 GPU 的智算中心为例,每年仅用于数据传输的耗电量就高达数百万度 ,按照当前商业用电价格,每年仅电费支出就超百万元。
延迟方面同样不容小觑。在大模型训练时,数据需在不同计算节点间频繁传输,传统电互连方式下,数据传输延迟可达毫秒级。
从竞争格局看,全球光子计算芯片市场头部集中,但新兴势力崛起。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发布的相关市场研究报告显示,TOP5厂商占据 71% 市场份额。
其中,中国企业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3 年间,中国 CPO 模块产品在 2023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 5%。而在 2025 年,中国厂商凭借技术突破和产能优势,已占据全球 70% 以上的高端模块份额。
03
目前,该赛道的蓝海集中在:800G 及以上高速率产品线,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 LightCounting 数据显示,2024 年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猛砸 AI 基础设施,让400G/800G 以太网光模块卖爆了,2025年这股投资热还在持续,中国云厂商也纷纷跟上。
在 800G 光模块这块,国际上能把 400G – 800Gb/s 硅光芯片商用的公司没几家,中国厂商却冲在前面。中际旭创透露,2025年重点客户对 800G 光模块的需求,相比 2024 年可翻好几倍,公司一直在扩大相关产品的产能。
在国内,曦智科技的竞争队友之一是:光本位 (LightIC)。光本位专注于基于相变材料的光子存内计算芯片(存算一体),但技术路线与曦智科技有所不同。
此外,曦智科技的差异化之一是: “开放生态+分布式架构”。
英伟达搞封闭体系,就像自家修的高速路只让自家车跑;而曦智的光交换方案不管啥协议,都能兼容不同厂商的 GPU,解决了国内 GPU “十家十种协议” 不兼容的问题。
从需求侧看,该赛道已经走到成长期阶段:需求持续攀升,特别是在 AI 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航天卫星等对高速率、低延迟、低功耗计算有强烈需求的领域,光计算技术的用武之地愈发旺盛。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地址:http://dunniang.cn/archives/199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